走进上海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B1-13馆,苏州与威尼斯这两个以水闻名的城市馆比邻而建,交相辉映。苏州宣扬“古城保护与更新”,威尼斯强调“温故而知新”,东西方两座不同文化气质的历史文化名城不约而同,以一种对“古”“新”之辨的高度共识在世博大舞台上联袂亮相,一时传为佳话。
与此同时,把旅游业作为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已在苏州形成共识。“苏州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一个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像威尼斯一样成为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说,这既是苏州“三区三城”发展战略之一,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大关键。
突破“园林思维”,构建产业大框架,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需要宏阔的视野。
“苏州旅游的格局要大起来,必须突破‘园林思维’。”长期关注苏州旅游发展的苏州职业大学旅游文化研究所所长时志明教授认为,单就旅游本身而言,园林无疑是苏州最具代表性的旅游产品,但是仅靠几个分散的园林,根本无力承担起一个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要求。苏州园林之外有历史文化街区,街区之外有古城,古城之外还有如诗如画的江南田园风情和现代化服务,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深度整合,才能谈得上促进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也才有可能发展成真正的“战略支柱”。
园林曾是苏州旅游的代名词。苏州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60多座,其中9座园林已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古典园林一直担纲苏州旅游“票房”的“主角”。在很多游客的心目中,苏州与几座园林划上了等号。
“园林是苏州旅游的招牌产品,但不是核心产品,核心产品应该是孕育了苏州园林的整个苏州古城,古城文化的挖掘和古城味道的彰显是让苏州旅游大起来的关键。”时志明说。
平江路历史街区的“复活”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以完整保留了宋代“平江府图”基本格局而著称的平江路历史街区经过整治改造,不仅一举跻身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而且正在变成苏州旅游界的“新贵”,风头丝毫不减几百米之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
游客们在网络论坛上留言说,在平江路,最能呼吸到“苏州味道”。这里悠长的水巷和光滑的石板路一起通向历史的深处,到处弥漫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典气息。整修后的平江路上,一家挨一家冒出来很多具有浓郁文化味道的店铺,甚至引来老外扎堆。法国人帕斯卡·华标在街上开了一家画廊,英国人斯蒂文·罗生开了一间茶楼。街上的“平江客栈”和“青年旅社”住着世界各地“按图索骥”找来的“背包客”。
“这就是文化的吸引力所在”,平江区旅游局长包维明把发生在平江路历史街区的这种变化总结为四句话:“利用园林的人气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历史街区发展,形成充满浓郁苏州文化特色的旅游片区,推动古城旅游从走马观花向深度阅读转变。”